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40)2018/01/29 卷下第七十七章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40)2018/01/29
卷下第七十七章/臺灣商務(初版)

------
天之道,其猶張弓與?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;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
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。人之道,則不然,損不足以奉有餘。孰能有餘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。
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賢。
------

慢慢的,如果你跟著我寫的一直看下來,你累積了一定的道家的背景知識,
那麼,當讀著一些老子中的句子,
有時,句子就會「自動」地在你的腦中「思考」了起來。

對,是「意義」在你腦中「自動思考起」,而不是你去思考意義。

沒關係,慢慢去感受那過程,是不是更接近我描述的「感覺過程」。

***

天的道,和人的道,有什麼不同呢?
用一種更現代的現象學學術語言,是:
天 之道是,
如果人生有著一種超越性存在的「核心」,
那種核心是提供人之所以會有「意義感覺」的基礎層,
那麼,人之道是:
你如何能夠滿足欲望的各種計畫。

所以,老子如是說:

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。
人之道,則不然,損不足以奉有餘。孰能有餘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。


老天爺,讓這世界更趨於平等,
而,
人的一般作為是相反的,
是想盡辦法讓自己更多更好,如果這過程要踏著別人。

願意追求生命存在之意義者,是採用老天爺的人生態度。
這是一種「心態」的狀況。

先把話說在前面,你不會馬上就有的,一般人是不可能的,你也不要擔心,不用怕。

如果你對那句子是有感覺的,那麼,你要去找到「自我段練」的方法。用傳統術語,即修行。

那麼,天之道的運作方法會是如何呢?老子舉例:

天之道,其猶張弓與?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;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


像射箭一樣,太高了往下調,太 低了,往上拉。

王淮案:
「弓」必調適而後可用;…「道」必調和而後有用。p286

正因為是這種運作模式,所以修道家心法者,自己本身就要如此的去要求自己,所以:

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賢。


自己是不可以站在高處的。但如何可能做得到?

這很難的,所以是要在生命的閱歷中,不斷的去試看看,看到那種修正自己後的「效果」,你才能走入道家的修行之路。


2018/04/19
影音講演: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