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35)2018/01/22 卷下第七十二章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35)2018/01/22
卷下第七十二章/臺灣商務(初版)

------
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。無狎其所居,無厭其所生。
夫唯不厭,是以不厭。
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;自愛不自貴。故去彼取此。
------

這是老子用人世間的各種經驗現象,不斷的來說明道家的「道」之原理,在現實世界中所一定會起的「作用與效果」。

這裡值得再強調一次,道家,
或說老子,
所談的「原理」,是一定必然會有效果效應的。這是「客觀性」,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。

如果我們做不到,至少會能夠去「避掉」。

永遠注意,「反方向」的現象,永遠注意,柔弱、處卑、無欲、無為、不爭、不迎,這些看起來「沒什麼用」的「處境」,最後會必然導至的力量和勢力。

「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。」
王淮:
在上為君者之「苛政」與「暴政」…下之人民忍無可忍時所可能暴發之「革命」與「造反」。p271

「無狎其所居,無厭其所生」。
不要用政治力意識形態,
讓人民生活的不太爽,討厭現在的生活。

「夫唯不厭,是以不厭。」
老百姓不討厭現在的生活情境,自然就不會討厭政府,於是「天下樂推而不厭」。

「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;自愛不自貴。故去彼取此。」
很難,對不對。

因為,要「自知」、要「自愛」,是最難的。

相反的,要看到自己「比人家知道多的地方」,要看到自己「比人家想得更高的地方」,
這樣的事情,容易的有如吃草莓蛋糕。

道家就是不斷的在提醒這些!要不自見,要不自貴,不是理智理解之事,理解完了沒有什麼用的。
那是,修行之事,要用盡方法讓自己安靜下來。

王淮:
無心,則必「不自見」;無我,則必「不自貴」。

注意,那個「必」字。

無心、無我,如果很難了解,那也可以說是,讓別人活出他自己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