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70)2018/03/29 卷上第十一章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70)2018/03/29
卷上第十一章/臺灣商務(初版)

------
三十輻,共一轂,當其無,有車之用。
埏埴以為器,當其無,有器之用。
鑿戶牖以為室,當其無,有室之用。
故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。
------

無為,或「無」的概念,在老子一書中是重要的「作用型」的觀念架構,
也就是說,
在現象界如果要去論及效果,
那麼核心觀念是從「無」出發來談及效果。

不只是現象界的效果論要從「無」來推論起,
人的「修行論」,也同樣要從心靈的「無」來說起。

但,「無」很難被理解,被了悟。
所以,老子用了不少例子來解釋,「無」是如何的在形成效果的過程中,起作用。

如果你理解了,感受了,那麼你的人生思考,不管是在那個方面,即使是「權力鬥爭」方面,你也會去思考如何讓「無 」起作用。

會用「無」,要智慧的。一般人,想到「無」,嚇都嚇死了。

「三十輻,共一轂,當其無,有車之用。」
想想腳踏車的輪子,如果中間不是中空的,「無」,那麼中間鋼條就無法被使用,輪子就沒有作用了。
輪子要有作用,就一定要有中間的「無」。所以,「無」是有用的。


埏埴以為器,當其無,有器之用。
鑿戶牖以為室,當其無,有室之用。」

容器如果不是「中空的」,即「無」,那麼容器就根本不成立。
容器之所以「有用」,就在於其能展顯「無」的作用和效果。

房子也是一樣。
中間要是空的,無,才能有用。換言之,房子之所以是房子,是要讓「無的空間」,存在。有「無」,房子才有用。

以上的例子,

故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。」

無,亦即「給空間」,
無,亦即讓「事情可以去運作」,
無,亦即承認變化,才能讓人去成長。

有,就是「不變」,就是「既成」,就是「僵化」。

王淮案:
既知虛無之用,則以治身、治國,皆能大有受益。p48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