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67)2018/03/21 卷上第十五章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67)2018/03/21
卷上第十五章/臺灣商務(初版)

------
古之善為士者,微妙玄通,深不可識。
夫唯不可識,故強為之容。
豫兮若冬涉川;猶兮若畏四鄰;
儼兮其若容;
渙兮若冰之將釋;
敦兮其若樸;
曠兮其若谷;
混兮其若濁;
孰能濁以靜之徐清?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?
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夫唯不盈,故能蔽不新成。
------

這一章,形容的是,對道家所提歷史社會人性的道理之實踐過程,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觀。

換言之,這是對實踐論過程的描述與說明,這對「修行者」而言,是重要的參考說明。

老子說,他勉強形容一下,「夫唯不可識,故強為之容。」

王淮:
「微妙玄通」不是形容詞而已,相反的,那是對於道作用模式的一種說明:所存者神,所過著化。p60

生命,若不是獨斷獨為,生命,若是有「向上」之玄妙企圖,那麼這一向上之過程,就必然要有章法,否則也何足以談生命的向上。

對章法的信賴與實踐,在人的作用過程,就會有如老子所談的那樣的各種樣態:

豫兮若冬涉川;猶兮若畏四鄰;
儼兮其若容;
渙兮若冰之將釋;
敦兮其若樸;
曠兮其若谷;
混兮其若濁;

注意,就是一個「若」字!

老子強調虛靜,虛靜是「手段」,透過這修行手段,人可以「有道」。手段,就是「若」。

為什麼一定要「若」?

若,是反方向,反迴到自己內心的清明,這「內心的清明」卻是要讓你「向外看得更遠」。這是「人」的存在結構。

向內的虛一靜,才能使內心有流動感,才能不斷推陳出新:
「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夫唯不盈,故能蔽不新成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