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56)2018/03/06 卷上第二十六章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56)2018/03/06
卷上第二十六章/臺灣商務(初版)

------
重為輕根,靜為躁君。
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。雖有榮觀,燕處超然。
奈何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天下?輕則失本,躁則失君。
------

這節,很專心的在談修「道」的方法。是實踐論的內容。

我們常強調,道家所談的「道理」,是具有「客觀性」,也就是說,道理是必然的作用於現實經驗世界。

但,要如何,這「道」理作用時的「正向效果」的可能性效用,是會落在我自己的身上呢?

你要某種實踐,依一定方式去實踐,實踐於某種有關於自己「主體性」的改變,道的正向作用才會在你身上顯現。

這是修行。

關鍵點是:要去改變的是「你自己」。你改變了,正向作用就會在你身上呈現。如果是別人變了,則任何作用和你無關。

「重」與「靜」,是自我去改變的方向。

王淮案:
此兩句言修道者建立德性主體之要領。「重」與「靜」皆就主體之「心境」而言,謂「精神」之「凝歛」也。p108

那麼,方向談出來了,而實踐過程呢?
「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。雖有榮觀,燕處超然。」

終日不離,對,這有多難啊。是的。所以,很少人能享用到道家的效用。

既成重與靜之主體德性之建立,外在的「榮觀」,不足以累其心。

真的不容易啊,所以老子最後再感嘆一下:
奈何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天下?輕則失本,躁則失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