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49)2018/02/21 卷上第三十三章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49)2018/02/21
卷上第三十三章/臺灣商務(初版)

------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
知足者富。
強行者有志。
不失其所者久。
死而不亡者壽。
------

這是談修行老子之道的「行法原則」。大概了解了這些方法的樣態,你才能跟著去做看看。

為什麼要做看看,因為你想改變自己,並且藉著改變自己得到老子所言的各種生命的社會的「效果」。

改變自己本來就很難,這時代猶難。
因為我們都被教育成要「表現自己」,「要展現自己」。
這也沒錯。

但所謂的表現自己是「什麼程度下的自己」呢?國小的國中的高中的還是大學的。

大學生,大概自以為很好了,好好表現自己就是不得了了,這世界就應給他一個諾貝爾獎。

沒關係,畢業幾年後再回來看,你就知道了。我也走過啊。

所以,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」

我們罵人批判人都很厲害的,這沒有什麼不對。
但,我們幾幾乎乎無法看到自己的「缺點」。

這很簡單啦,人生如此。誰有能力看得到自己呢?這是認真講的。
因為人「天生的認知結構」,就是向外尋找「對象性」的對象。
人是沒有「習慣本能」的向內自己去看自己的「認知習慣結構」。
因為,看自己,是「自己批判自己」,這無法形成對象性的意向性,不是向外看的,所以,人幾幾乎乎無法去看到自己的「XX」。

所以,「自知者明」。明,哦。
看別人只是「智」而已。
智是判斷的,而「明」是「內觀的」。
這是兩種不同的「認知系統」。
所以,內觀,是修行的方法。

怎麼內觀?晚上,安靜的讓自己安靜下來半小時。你的「內心」會自動浮出很多「感受出來」。看 看那些感受啊,就言樣看。這是內觀。

「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知足者富。」
這三句一樣。自己迴向的看自己。

因為太難了,所以,「強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。」
要有志,要久。亦即,要不斷的去提撕自己這一方向。

修行的效果:「死而不亡者壽。」這是表意的說法。亦即,真的走過了這一路,你才能肯定生命的「價值性」。

人的「價值」。嗯。你真的能肯定人有價值?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