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72)2018/04/09 卷上第九章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72)2018/04/09
卷上第九章/臺灣商務(初版)

------
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
揣而銳之,不可長保。
金玉滿堂,莫之能守;
富貴而驕,自遺其咎。
功遂身退,天之道。
------

這是老子一書從人世間的經驗中,所總結出來的道理、原則、結構。
這道理是對「人世界」有效果的。而且是客觀性的有效。

除非你能不涉入那個結構,
只要一涉入,
你就會在那結構中走到底而無法脫離。

修行,才能讓你不涉入那結構!
「功遂身退天之道」,就是那修行之方向。

這道理是什麼樣的一種內容呢?
一、人世間的經驗現象是「流動的」,而且會往「物極必反」的方向流動。
二、這道理雖是在描述經驗界的流動原則,但這也是人的「心靈原則」。人世界是由人所組成的。人世界的現象恰恰是人的心靈運動結構。

水滿了就會倒出來。就是如此。
人也是。覺得你內心滿了,那任何知識和建議,都一定會被你自己倒出來。

河上公:持滿必傾,不如止也。

「止」,那是一種智慧和德性,才能讓你不會涉入那「反方向」運動的結構。

但如何可能呢?

不去「止」是人性的基本衝動啊。不是嗎?
有什麼人不是想要更多的已有呢?

拿了九十分了,你難道不是想要拿九十九分嗎?

退,談何容易呢?
心裡難熬啊!一口氣放不一啊!
所以,老子所看出的那個結構,才一直有效啊。

你沒有某種對自己的約束,對自己的修行要求,
基本上你是看不到,退與止,所能產生的好處。

揣而銳之,不可長保。
金玉滿堂,莫之能守;
富貴而驕,自遺其咎。

這三個是同樣結構的人世間現象。

王淮案:
然則天道自然,固絲毫不爽。p40

如果你不相信,在你的自然生活態度之上,有一種形而上的結構是有影響力的。
那就是一定會走入那結構所為你設下結局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