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74)2018/04/11 卷上第七章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74)2018/04/11
卷上第七章/臺灣商務(初版)

------
天長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
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;外其身而身存。
非以其無私耶?故能成其私。
------

老子一書中的原理,在文字的描述下,往往呈現出一種邏輯矛盾的論述樣態。
但,邏輯矛盾,並不代表無法理解,而是反而證明,邏輯不是人唯一能有的理解方式。

那是「辨證式」的理解。一種反方向式的,不合 邏輯式的論述方式,但卻指出了一種人世間的「真理」。

例如,

非以其無私耶?故能成其私。」

想像達到自己「自私」想法的目的嗎?
那麼,首先你就要「不自私」的去思考和設想,「不自私」的去行動,那麼最後你的「自私之目的」就一定會達到。

這是一種反方向的,非邏輯式的論述,是辨證。
但,人世間,多的是這種例證,這才是人世間運作的方式。

同樣的,

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;外其身而身存。」

反方向運作方式。

於是,第一句是總結式的提示語:

天長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」

老子一書,若你要能讀得順利,理論上,歷史類的書你是要多讀的。
因為歷史有很多例子,其運作方式和結果,都能給老子一書的道理作證。

從歷史例中,你相信了,你才能相信在人之上的一種形而上的「原則」,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。

而且是和人的邏輯相反的。
例如,吃虧就佔便宜。

感受到了這種形而上的威力,人才會想去限制自己,
你才會想去「調整主觀適應客觀」(王淮上課語)。

你才會找到一種人世界立身處世運作上可思考的真正模式。

王淮案:
老子此處所言者,實為一種理性的詭譎,所表現者,實為一種辯證式的智慧。p32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