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77)2018/04/16 卷上第四章

王淮注釋《老子探義》導讀 (77)2018/04/16
卷上第四章/臺灣商務(初版)

------
道沖而用之或不盈。
淵兮似萬物之宗。
挫其銳,解其紛,和其光,同其塵。
湛兮似或存。
吾不知誰之子,象帝之先。
------

這一章,是對「道體」的直接描述。

道體不是人在一般狀況下就可以直接體會理解清楚的,
而是要經某種「態度的轉移」,
借用胡賽爾的說法是從自然態度轉到哲學態度,
或是經過某種身體力行式的理解能力,即修行,
那麼,
其實,就真的很難用語言直接說明清楚。

都是用比喻的而已。

重點是,那種比喻,是要我們去理解 什麼?

「道沖而用之或不盈。
淵兮似萬物之宗。」

就是一種本體論的說法,
也就是說,
道是一切的基礎。

既是一切的基礎,
那麼,
我們就應去理解、學習,道的作用和模式,來成為我們在世界做人處事歷事的某種「參考原則」。


挫其銳,解其紛,和其光,同其塵。
湛兮似或存。」
但如何去理解 呢?

道體,不是某種外在的既存物,好像石頭一樣,可以讓你去研究的。
而是,
你本身就是道體存在的證明。
如果你願意去修行,那麼道的作用和模式以及效果,就會從你的個人的存在特色而被證明。
用我的話來說,是一種有效果的氣質修為。

因為是在你身上才能證明,而不是外在的既存物,所以是「湛兮似或存」。

似或存啊!

但如何讓道體在你身上駐存呢?
你個人的修為方向是:
挫其銳,解其紛,和其光,同其塵。

這就是,無,就是放下自己是「真理中心的」那種想像。
你只是真理的追尋者,永遠的。

「吾不知誰之子,象帝之先。」
本源中的本源。

再來,你相信嗎?

哈哈,千萬不要急著說相信。
我們很多人都走過的。

只有你自己願意改變自己,
調整主觀(我)適應客觀(道),
然後感受到自己變化的那種力道,
才有相信的可能。

真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